满血蹦跶在春光里。
吃对春天=给身体开美颜滤镜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……食岁谷以全其真。”四月饮食应顺应春季“生发”特性,适当减酸增甘,以柔肝健脾。1、疏肝解郁:推荐食材:荠菜、马齿苋,香椿、玫瑰花茶、枸杞叶。搭配推荐:荠菜豆腐汤(清热平肝)、香椿炒鸡蛋(醒脾开胃)。忌口:过量饮酒、辛辣火锅,以免助长肝火。2、健脾祛湿:四月湿气渐重,可多食山药、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。药膳推荐:四神汤(山药+莲子+芡实+茯苓)。适合脾虚湿困导致的乏力、腹胀。3、防春燥护肺:清明后风燥明显,可饮用百合银耳羹或蜂蜜柠檬水,滋阴润肺。
起居养生=给元气加满“超长待机”
1、“春捂”关键部位:四月温差大,需重点护好脖颈、腰腹、脚踝。建议采用“洋葱式穿衣法”,早晚加一件薄外套,正午热时适当减衣,避免汗出当风。
2、睡眠顺应阳气:宜早睡早起(建议22:30前入睡,6:30左右起床),晨起后散步,打太极拳或八段锦助阳气升发。中午可小憩15分钟,缓解“春困”。
3、防风防过敏:花粉、尘螨增多,过敏体质者可佩戴防风口罩,用辛夷花3克、薄荷2克泡茶(过敏发作期慎用),或按摩迎香穴(鼻翼两侧)缓解鼻塞。
穴位保健=一键开启人体“自愈快捷键
1、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凹陷处):肝经原穴,每日按压3分钟,可疏解郁气,缓解头痛、眼酸。
2、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:胃经要穴,艾灸或按揉可健脾化湿,增强消化功能。
3、拍打胆经(大腿外侧中):沿裤缝线从上至下轻拍50次,促进气血运行,改善春困。
情志调节=给心灵安装快乐杀毒软件
春季肝气易郁结,情绪波动大。
建议:1、户外踏青:接触自然光线,促进血清素分泌,缓解焦虑。
2、呼吸吐纳:晨起面对绿树,深吸气6秒、慢呼气6秒,重复5次,清泄肝火。
3、避免久视:肝开窍于目,减少长时间玩手机,每1小时远眺绿色植物。
4、春天属木,对应肝经,最佳旋律是「角调式」音乐。如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江南丝竹•行街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四月春深,万物生发之际,人体亦当顺天应时。若春困缠身、湿邪扰体、肝郁难舒,莫忘中医千年传承的养生至理:疏肝以调达气机,健脾以运化湿浊,护阳以固守根本。从荠菜香椿的食疗之妙,到太冲足三里的穴位之效;从“春捂秋冻”的起居之智,到角调清音的五行之和皆在提醒我们:养生之道,贵在契合四时,贵在知行合一。愿君惜取春光,以草木之性养身,以天地之气宁神。
中医科简介
中医科是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特色科室,开设有中医科门诊、针灸推拿门诊、中医康养馆等中医特色门诊。
我科乘承“守神求真,知行合一”的发展理念,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,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。运用中药以及针灸、艾灸、推拿、拔罐、穴位埋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,结合现代康复,建立了亚健康调理、妇女保健、孕前调理、产后康复、儿童保健、肌骨疼痛防治、中医减肥塑型的学科特色。

本文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