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夏日本无事,父母多忧心。
> 识得疾病面,护理有章循。
> 洗手常洁净,冷饮莫贪频。
> 若遇危急处,医者仁心亲。
七月盛夏,暑湿交加,儿科门诊又迎来一波小高峰。最近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不是上吐下泻,就是莫名高烧,或者喉咙痛得吃不下饭……
高温高湿的环境下,儿童免疫力易受影响,多种内科疾病“伺机而动”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暑湿季节儿童常见内科疾病及其科学应对方法,帮助孩子们健康度夏。
-频繁呕吐,吃什么吐什么
-4小时内腹泻超过3次,大便呈稀水样
-阵发性腹痛,尤其在排便前后
-可能伴有发热、食欲不振等症状
- 突发高烧,体温可达39-40℃
- 咽痛剧烈,婴幼儿常因口腔剧痛拒食、流涎
- 医生检查可见咽峡部密布小疱疹
高温季节呼吸道感染高发,随之而来的高热惊厥常令家长惊慌失措:
- 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期
- 突发意识丧失、四肢抽搐
- 通常持续1-3分钟
约5岁以下儿童中,约2%-5%曾经历高热惊厥。
孩子生病时,科学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:
-补充液体防脱水:口服补液盐(ORS)是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的首选,避免只喂纯水或果汁
-饮食循序渐进:呕吐停止后,从米汤、稀粥开始,逐步添加面条、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
-严格手卫生:处理患儿排泄物后务必彻底洗手,防止交叉感染
发热护理
- 物理降温:解开衣被,温水擦浴(重点部位: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)
- 合理用药:按医嘱使用退热药,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
- 密切观察:每2-4小时测体温,记录变化趋势

- 立即平放,移开周围危险物品
- 头偏向一侧,保持呼吸道通畅
- 松解衣物,记录发作时间
- 不强行按压肢体,不塞任何物品入口
- 若超过5分钟未缓解,立即拨打120
这些危险信号,必须立即就医
虽然多数疾病可居家护理,但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及时送医:
01
PART
6小时无尿、眼窝深陷、哭时无泪、皮肤弹性差
消化道报警
呕吐超过24小时、大便带血或脓液
意识模糊、持续昏睡、反复抽搐
呼吸急促、鼻翼煽动、口唇发绀
05
体温持续高于39℃不退
特别提醒:呕吐不一定是单纯的胃肠炎,也可能是颅内感染、心肌炎等重症的早期表现,精神状态差的孩子务必及时就诊。
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孩子患病风险:
勤洗双手 防病入口
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,用流动水+肥皂洗手20秒以上。
生熟分开,食物彻底加热,慎食生冷海鲜,冰箱食物不超过24小时。
每日通风2-3次,空调温度维持在26℃左右,湿度50%-60%。

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冷饮,餐后至少间隔1小时再吃冷食。
特别避免在疾病高发期带幼儿去封闭游乐场所。
轮状病毒疫苗、手足口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相关疾病。

儿童健康无小事,暑湿季节更需要家长多一份细心观察。当孩子出现不适时,既不要过度焦虑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通过科学预防、及时识别和正确护理,大多数儿童常见内科疾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。
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份健康指南,筑牢孩子健康防线。如遇病情变化或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,请及时咨询专业儿科医生,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!
(请图片作者联系,以奉稿酬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