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娃娃的成长中,开口说话一直是家长些非常关心的话题。
看到别人家的娃儿伶牙俐齿,自己娃儿却“金口难开”。
难道说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娃儿天赋异禀,“贵人语迟”?听说爱因斯坦7岁才会讲话!自己娃儿会不会······
在孩子们咿呀学语的道路上,有些小朋友会“慢一点出发”——语言发育迟缓(LDD)指儿童早期在发育过程中,其语言发育没有达到同龄儿水平,2-3.5岁,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在13.5%-17.5%,4-7岁后,50%实现追赶,另50%仍持续存在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困难。
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
1.语言理解困难:不听指令,不解其意,应人差,社交能力差。
2.语言表达落后:词汇贫乏,词不达意,偏向用手势,缺乏语言。
3.脾气暴躁:活动转换差,场景转换差,延迟满足差。
4.问题行为:注意力不集中,冲动行为,攻击行为,自我伤害行为。
在孩子语言发育进程中,常见的几个误区
误区一:贵人语迟
“贵人语迟”常说贵人不轻易发言,若家长发现孩子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,建议带孩子进行专业的语言评估,尽早进行语言相关干预,不要被七大姑八大婆带偏了,“这娃儿贵人语迟,大点就对了”。
误区二:舌系带过短,剪了就对了
在门诊工作中,经常有家长带孩子来咨询,这娃儿说话晚,又说的不清楚,要不要去把这舌头底下那根筋剪了?
其实经过检查,大部分孩子舌系带都属于正常,舌系带过短通常和语言发展迟缓无关。
误区三:孩子不开口,只做口肌训练
孩子在开口说话前要掌握语前技能,如眼神关注,共同注意,象征性游戏等,遵循先听后说的原则,先发展语言理解,再发展语言表达,只做口肌训练是很片面的。
误区四:吃点补脑药,打点营养针
目前尚无FDA批准的专门针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口服或者注射药物。主要是依赖于专业的言语——语言康复治疗师提供干预治疗,注重引导儿童发展语前技能,游戏玩耍技能。
误区五:看电视、平板、手机能帮助语言
儿童语言发展在和成人玩耍过程中互动来习得是最有效的,交给电子产品,不仅伤害眼睛,还不利于孩子的社交互动,家长要找有趣的事和孩子互动,一起玩,一起看绘本,一起游戏——陪伴是最好的良药。
当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和同龄孩子有明显的落后,我们需尽早带孩子在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评估,针对性的进行相应干预哦。
本文作者
儿保科简介
科室致力于为儿童提供综合、系列的一流健康服务,促进儿童生理、心理全面发展。
误区四:吃点补脑药,打点营养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