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手术室门缓缓关上,将家长与孩子隔开的那一刻,娃爹娃妈们心中总是充满了各种问号与不安:“他是睡着了,还是······?”“他在里面痛不痛啊?”“我娃儿真的安全吗?”······
别慌!这篇指南为你答疑解惑,让孩子手术顺利,家长安心。
一、儿童麻醉和成人麻醉有啥不同
孩子身体不是成人缩小版,麻醉有独特挑战:
气道超娇嫩:气管窄,分泌物稍多就可能影响通气。
新陈代谢活跃:儿童代谢快,药物作用时间短,剂量需精准计算,否则血压、心率易波动。
体温调节弱:手术室低温,易导致体温下降,影响药物代谢和苏醒。
心理超敏感:陌生环境和分离,会让孩子焦虑恐惧,影响麻醉诱导和术后恢复。
二、术前准备,这些要点请牢记
严格禁食禁饮:防止麻醉中呕吐物误入气道,确保呼吸道安全。
禁食时间表:
清饮料(如水、无渣果汁)术前2小时可少量饮用;
母乳术前4小时禁食;
配方奶/牛奶术前6小时禁食;
固体食物(包括零食)术前8小时禁食;
具体时间遵医嘱,医生会依孩子年龄、食物类型调整。
健康信息如何告知:
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感冒、发烧、咳嗽、过敏史(药物、食物等)、既往病史、用药情况(包括保健品)、家族麻醉不良反应史。这些细节都可能影响麻醉方案。
心理准备温暖贴心:
坦诚沟通:用孩子的语言解释“睡一觉病就好了”~
安抚物陪伴:可以带上孩子熟悉、喜爱的安抚玩具或小毯子,给孩子安全感。
家长要冷静:您的镇定是孩子最好的定心丸。
三、术中监护:全方位守护系统启动精密仪器全方位护航
心电监护仪:实时紧盯心跳频率与节律
脉搏血氧仪:持续显示血液氧气含量
血压袖带:定时或持续监测血压变化
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:精确把控呼吸状态
体温探头:持续监测体温,必要使用保温设备
麻醉医生是孩子的专属“守护者”:
全程陪伴:寸步不离,紧盯监护数据,随时调整麻醉深度和呼吸参数。
药物精准调控:根据孩子反应和手术进程,精细调整药物输注速度。
气道管理大师:保障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通道顺畅.
四、苏醒期,温柔陪伴孩子回归恢复室,安全过度
手术结束,孩子送麻醉恢复室(PACU),专业护士密切监护,直到完全清醒、生命体征平稳。孩子醒来可能哭闹、烦躁、说胡话或嗜睡,这是麻醉药物代谢的正常现象,会逐渐缓解,护士会安抚、观察和处理。
麻醉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孩子情况,制定术后镇痛方案(如静脉、口服药物或局部阻滞),让孩子舒适些。
术后回家,细心观察很重要!
饮食循序渐进:通常从少量清水开始,无呕吐再逐渐过渡到流食、半流食、普食 ,严格遵医嘱进食。
关注异常信号:如持续剧烈呕吐、呼吸困难、嘴唇发紫、伤口出血不止、意识不清、高烧不退等,立即就医!
喉咙不适,巧应对:部分孩子因气管插管,术后可能轻微喉咙痛或声音嘶哑,通常1 - 2天可缓解。可鼓励少量多次喝凉水或含小冰块(年龄允许且无呛咳风险下) 。充分休息助恢复:让孩子多休息,避免剧烈活动,快快好起来。
六、科学认知:走出麻醉认知误区
(一)麻醉会影响智力?
现代麻醉药物安全性高,单次短时间麻醉对儿童智力发育无明确不良影响。
(二)孩子太小,能不能不做麻醉直接手术?
绝对不行!手术疼痛和恐惧对孩子身心创伤巨大且危险。麻醉保障手术安全顺利,减轻痛苦。
(三)全麻比半麻风险大很多?
风险取决于孩子状况、手术类型和时长,而非麻醉方式本身,麻醉医生会选最合适、最安全方案(全麻、椎管内麻醉、神经阻滞或镇静等)。
(四)孩子有感冒症状,手术麻醉必须推迟?
呼吸道感染(尤其伴发烧、浓痰)显著增加麻醉风险(如喉痉挛、支气管痉挛、肺炎)。通常建议推迟择期手术至少2 - 4周,待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。具体遵麻醉医生评估 。
家长们,了解这些小儿麻醉知识,是不是安心多啦?相信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下,孩子们都能顺利度过手术期,健康成长!
本文作者
麻醉科简介
麻醉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,属医院一级临床科室。业务范畴涉及围术期麻醉管理,同时参与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复苏等工作。
主要开展项目:气管插管全身麻醉、椎管内麻醉、麻醉镇静监护、动脉穿刺术、深静脉置管术、术后镇痛、分娩镇痛、无痛人流、可视喉镜下困难气道插管、小儿麻醉及舒适化医疗等相关的临床麻醉技术。
科室拥有Dräger麻醉机、迈瑞WATO-65Pro电子化麻醉工作站、BeneVision N系列多参数监护仪、E电子软镜、可视喉镜、动脉(静脉)穿刺测压装置、4k超高清奥林巴斯宫腹腔镜、超清Storz宫腹腔镜、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、美敦力无线超声刀系统、冷刀宫腔镜、视频教学系统及现代化层流手术间。



